《电力勘测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

Magazine Office of Electric Power Survey & Design

《电力勘测设计》期刊宣传视频


系统规划

  • 大规模新能源外送输电走廊受限解决方案研究

    董飞飞;唐剑;陈海焱;周晋;龚媛;万敏;

    随着新能源基地的规模化开发,其集中外送需求对输电走廊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系统梳理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外送总体态势的基础上,针对跨越江河湖海等特殊地区及一般地区的输电走廊受限问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后续输电走廊的规划建设给出发展建议,旨在推动电网工程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期 No.21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电力系统形势下陕西省新能源发展路径研究

    刘琪;

    新型电力系统形势下,针对陕西省中长期新能源发展面临的趋势,基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预测指标和新能源发电资源禀赋,进行陕西省新能源电源规划和电力电量平衡校验。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内风光经济可开发总量难以满足负荷发展的碳中和需求,中长期灵活性资源缺口较大。通过分析陕西省内源荷逆向分布导致的新能源和储能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省内新能源、储能、省间互济及示范区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路径建议。

    2025年09期 No.211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项目介绍

  • 四川达州燃气电站项目介绍

    <正>2025年8月18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旗下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总承包的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3号机组一次性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川东地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注入强劲新动能。

    2025年09期 No.21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经济

  • 基于LCOE和FIRR协同分析的某山地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性评估

    周晓彬;

    山地光伏的开发建设已成为节约建设用地、推动光伏发电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项目边界条件易变,因此,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衡量山地光伏发电项目经济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河北省某650 MWp山地光伏发电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COE和FIRR相互结合的经济评价体系,评估项目经济性并考察单位千瓦投资、发电量、运营成本及上网电价等因素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确定项目经济可行的安全边界。结果表明,该项目25年运营期LCOE为0.271 5元/kWh,低于上网电价;FIRR为7.61%,高于基准收益率。同时,项目边界条件存在一定安全阈值,即当单位千瓦投资超支33.2%,发电量减少23.9%,运营成本上涨3.48倍,或者上网电价下降9.62%时,项目将触及经济安全的临界点。经评估,该项目在安全边界内经济可行,具备一定开发价值。

    2025年09期 No.211 12-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工商业储能政策及经济效益分析

    季桐;刘建波;

    浙江省作为目前工商业储能领域备受青睐的投资热土,拥有经济和电力发展方面的双重优势。随着2024年1月新分时电价机制的发布,浙江省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空间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向好。在综合分析浙江省工商业储能政策环境、开发现状、潜力以及新分时电价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6组储能装机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在新、旧分时电价机制下的充放电策略及峰谷套利收益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大工业用户配置储能系统的峰谷套利收益潜力高于一般工商业用户,但新分时电价机制对一般工商业用户配置储能系统的峰谷套利收益潜力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2025年09期 No.211 18-2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力现货模式下电厂多机组协同运行策略优化模型

    黄康任;燕鹏;刘俊彤;

    以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为研究对象,考虑发电企业参与电能量市场、调频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热力市场、副产品交易,以及机组发电的燃料成本、机组运行特性等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电力现货模式下的电厂多机组协同运行策略优化模型,助力电厂企业实现燃煤、燃气热电联产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通过本项目模型研究,燃煤、燃气热电联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机组情况以及实时变动的售电价格,优化决策企业内机组的开机组合和出力分配,实现电、热、气、灰、石膏、渣等多联供综合能源效益最大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最后通过实际发电企业的数据进行算例测算,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2025年09期 No.211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位容量年能耗费用指标在导线选型中的应用

    姚成;张瑞永;赵新宇;

    年费用法是分析架空输电线路中某种节能导线是否值得采用的有效方法。影响年费用的敏感因子较多,难以找到一种在所有的边界组合中均具备最优经济性的导线。通过深入剖析年费用的计算原理,提出用单位容量年能耗费用指标取代电阻损耗小时数及上网电价两个变量,将二维敏感性因子转换为一维进行分析,提高年费用评价的直观性。通过大量的样本分析得知,随着单位容量年能耗费用的增加,节能效果较好的导线在全寿命周期内较传统钢芯铝绞线的经济性优势越来越明显,工程应用中更值得推荐。

    2025年09期 No.211 34-3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输电线路工程机械挖孔基础技术方案及经济分析

    朱家源;王玉;董晗拓;庄志翔;

    为降低输电线路基础施工风险,采用机械挖孔基础代替传统人工挖孔基础。通过与传统人工挖孔基础对比,从设备进场方案、基础设计选型、环水保方案等方面分析机械挖孔基础的可行性,并基于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判断施工道路经济修筑长度。机械挖孔基础选型、计算方式与人工挖孔基础相似,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临时施工道路对周边环境影响。此外,机械挖孔基础的造价随着临时道路长度增加而增大,并且当道路长度达到473 m时,机械挖孔基础和人工挖孔基础费用持平。在满足设备进场条件的情况下,机械挖孔基础可以应用于输电线路工程。

    2025年09期 No.211 38-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数字化

  • 绿色算力中心全生命周期用能管控平台设计与实现

    冯勇;句赫;段升位;罗志源;蒋艾町;李舒涛;赵号;

    针对算力中心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文章设计并实现绿色算力中心全生命周期用能管控平台。通过深入分析规划、设计、运维三个关键阶段的业务需求,采用微服务架构构建涵盖绿能规划、节能设计、绿色用能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平台实现基于多维度变量参数的规格参数精确计算、仿真设备组件库管理、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等关键功能。通过典型应用案例验证,该平台能够有效提升算力中心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效率和能效水平,为算力中心绿色化转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手段。

    2025年09期 No.211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力工程勘察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体系构建研究

    葛阳;任治军;刘益平;

    在新型电力系统形势下,工程建设需求日益复杂多样,为适应由此带来的多元化电力工程勘察的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和成果交付等变化,系统分析勘察生产实践与管理需求,提出基于智慧管控技术的数字化管理思路,搭建智慧勘察的顶层架构,构建企业级的数字化智慧管理体系。通过联合采用数据标准化采集、远程协同交互、智能化成果审核、大数据辅助分析等技术措施,打通勘察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通道,有效提升企业勘察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水平,初步实现“可视、可控、可溯”的管理目标。

    2025年09期 No.21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级电力工程智慧工地管控平台架构与实现

    刘喜凤;任治军;黄建城;张荣国;

    针对传统建筑工地普遍存在的信息割裂、监管滞后与协同效率低等难题,本文基于电力工程项目场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出“1+4+N”的建设理念,设计智慧工地管控平台系统架构,阐明系统功能模块和实施路径。通过在典型试点项目中的应用,验证平台实现施工现场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精准控制与协同管理的技术可行性。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有效提升了工地在安全风险防控、质量过程监管及施工进度管控等方面的水平,为智慧工地管控平台建设与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工程实践范例。

    2025年09期 No.211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火力发电

  • 火力发电厂三机一塔技术方案研究及工程应用

    郭佳伟;李进;曾剑辉;吴晓鹏;杨添皓;贺晓明;

    本文以某项目二期1×350 MW机组(3号机组)扩建工程为依托,结合一期2×350 MW机组(1、2号机组)工程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两机一塔)的现状,对二期工程的冷却方案进行分析。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创新性地提出二期工程不新建冷却塔、循环水泵房、循环水泵等冷却设施,采取利用一期冷却塔、改造一期循环水泵及电机的三机一塔运行方案。通过技术、经济对比发现该方案可行,改造完成后,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在全年各工况下均运行良好。

    2025年09期 No.211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火力发电厂综合管架智能化设计理论探讨

    银可;龙剑锋;李莉;

    本文针对综合管架智能化设计平台或软件开发,提出具体功能构想,分析解构设计工作流程,关注平台或软件开发过程中管线断面智能化排列的关键问题,分别从引入综合管架线性设计思路、建立管线排列原则及管线断面评价标准、提出管线排列疏密度、确定及校验管线间距、数据化管线信息等角度,开展一系列理论性研究与探讨,为后续协同、高效的综合管架智能化设计平台或软件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09期 No.211 69-7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增城9H级联合循环机组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管道设计优化

    许臻;江剑;熊帅敏;张琪琛;范勇刚;唐茂平;

    本文以广州增城9H级燃机为例,系统探讨与优化其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管道流速选取、压降优化与经济性,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主蒸汽管道的流速选取仍可沿用DL/T 5054—201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所推荐的取值,而再热冷段并不适用。经济性分析发现主蒸汽管道推荐流速为40 m/s~60 m/s,再热冷段推荐流速为55 m/s~75 m/s,再热热段需考虑机组压降。所得结论与管道布置、项目资金以及全年负荷等因素有关,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2025年09期 No.211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燃煤机组三种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对比分析

    侯全辉;王巍;李军;李少华;

    文章依托某2×1 000 MW等级燃煤机组的建设条件,通过配套建设低温省煤器、热媒水以及空预器旁路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并对三种烟气余热利用方案的宽负荷节煤效果、成本、投资回收期、系统复杂性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和分析。分析认为:空预器旁路方案的宽负荷节煤效果最优,但初投资最高、系统最复杂;低温省煤器方案的宽负荷节煤效果最差,但初投资较低、系统较为简单;空预器旁路方案和热媒水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均优于低温省煤器方案。

    2025年09期 No.211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力发电

  • 某大坝项目非碳酸盐岩裂隙溶蚀现象分析及评价

    李正顺;黄波;宋传星;邓黎水;

    以某大坝项目坝址的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为研究对象,针对坝址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裂隙中的岩溶蚀现象开展系统分析。通过研究,揭示非碳酸盐岩中裂隙溶蚀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规律。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岩相学分析、压水试验及水化学测试等手段,查明裂隙充填的外来钙质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蚀现象,主要发育于连通性较好的裂隙中,对岩体承载力的影响有限,但增加深部岩体的渗透性,形成深部承压水。

    2025年09期 No.211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原位信息的心墙堆石坝渗流与抗滑稳定分析

    王晓佳;崔彦斌;徐思远;

    针对非洲某粘土心墙堆石坝的渗流安全与抗滑稳定性问题,采用原位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工况下坝体的渗流与抗滑稳定。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地勘与室内试验数据,通过现场直剪试验、渗透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获取的原位参数更加准确合理;基于融合原位渗透系数与现场监测数据建立的多源信息数值模型,准确揭示坝体渗透规律,并确定坝体在稳定渗流工况下不会产生渗透破坏;各工况安全系数坝体抗滑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并通过引入安全性系数量化坝体抗滑安全余量。研究提出的“原位测试—多源数据融合—数值模拟”一体化分析范式有效提升安全评价精度。

    2025年09期 No.211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