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世刚;陈明磊;武剑波;马腾;闫斌;
为提高我国电网调峰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挖掘燃煤机组的调峰潜力,提升机组的灵活性已成为未来火电机组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某350 MW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种耦合熔盐储能的火电机组灵活调峰系统,通过热平衡计算,对比分析各耦合系统的热力性能和调峰能力。结果表明:熔盐储能系统明显提高机组运行灵活性,有效缓解机组负荷与电价的矛盾,提高机组的调峰深度和顶峰能力;储热过程抽取主蒸汽至凝汽器系统方案调节性能最优,释热过程熔盐加热高压给水调节性能最优,上下调节容量分别可达23.084 MW、31.85 MW;储热过程抽取再热蒸汽至除氧器,释热过程熔盐加热除氧器出口水至低压缸入口热力性能最优,热效率和煤耗率分别为40.06%、307.03 g/kWh,并结合全年电力现货交易峰谷电价时长及占比,熔盐储热系统静态投资约8 750万元,测算年净收益约442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约19.8 a。
2025年08期 No.210 1-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3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斌;姚院峰;赵亚龙;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因其经济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在储能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基于有限差分法(FDM),采用FLAC3D软件对压缩空气储能硐库的三种截面形状(圆形、马蹄形和城门洞形)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截面形状对硐库应力分布、位移变形及围岩塑性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截面在开挖和运营阶段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顶板和底板沉降量及水平位移最小,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应力集中程度最低,塑性破坏区域最小且分布均匀。相比之下,马蹄形和城门洞形截面存在显著的应力集中和塑性区分布不均,易发生局部破坏。本文为压缩空气储能硐库的截面形状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2025年08期 No.210 9-1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凡伟;邢泰高;夏梦;侯景峥;丁伟亮;王进沛;杜林林;岳方方;
某300 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空气透平发电机框架基础设计无相关工程参考且振动控制要求严格,需开展自振特性及动力响应分析指导工程设计。本文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空气透平发电机框架基础自振特性与受迫振动响应,讨论了不同优化措施对基础台板和中间层平台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透平发电机框架基础低压缸位置纵向位移较大,接近规范限值;采取增加台板横梁截面高度、提高横梁刚度等方案,可有效降低基础台板纵向位移。中间层平台竖向位移较大,达20.46μm;采取增加板厚及次梁高度可有效降低中间层平台竖向位移,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基础动力分析与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210 14-2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鹏;李丽;张斯亮;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构网型储能技术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构网型储能技术,以其带来的虚拟惯量、黑启动等能力,为储能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双高”电力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构网型储能设备原理及特点,并介绍了构网型储能设备电网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性能测试与评估等内容。构网型储能技术应用部分,结合行业最新的构网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储能设备和光伏发电系统测试,详细剖析了构网型设备对系统的调频调压支撑,以及在故障穿越时的系统支撑性能等。最后,对其应用场景展望,为实现更优效率的构网型储能设备提供了指导。
2025年08期 No.210 21-2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1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