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勘测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

Magazine Office of Electric Power Survey & Design

《电力勘测设计》期刊宣传视频


火力发电

  • 基于熔盐储热的供热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研究

    施承斌;张朋;汪枫;陈胤密;余建中;

    文章首先构建了火电机组物理模型,并以300 MW机组THA、75%THA和50%THA工况的设计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以三元熔盐作为储热熔盐,经过多种储热及释热组合工况的比选,以抽主蒸汽、疏水加热凝结水作为储热过程的优选工况,熔盐加热产生供热蒸汽作为释热过程的优选工况。最后以亚临界300 MW一次再热的供热机组为例,进行熔盐储热系统的方案设计以及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按照福建省调峰辅助服务规则,在平均负荷率为50%,平均调峰补偿价格0.2元/kWh的情况下,熔盐储热系统的总投资约为3 87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年限约为21.2 a。

    2025年05期 No.207 1-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规模化跨季节储热水池边坡稳定性研究

    韩启超;路明浩;赵宏鹏;杨光;刘永旭;郭晓克;

    针对跨季节储热水池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三维边坡模型,研究边坡坡度、边坡高度、土体参数、水位变化及水位骤升骤降对边坡稳定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坡度和高度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减小,而水位的下降能提高边坡安全系数。在不同的土体参数条件下,黏土边坡的稳定性最好,而细砂边坡的稳定性则相对较差。水位的快速变化对边坡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确保工程安全。

    2025年05期 No.207 8-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流化床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设计

    吴勇俊;蔡斌;王海东;

    床温调节能力对于流化床锅炉的燃料适应性和带负荷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调节床温的有效措施,烟气再循环技术近些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燃用生物质、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及污泥等特种燃料的流化床锅炉。本文对国内流化床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在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国外烟气再循环系统设计,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和优化措施,并总结出流化床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的设计要点。

    2025年05期 No.207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项目介绍

  • 马来西亚 Batang AI 50 兆瓦漂浮光伏项目介绍

    赵超;

    <正>马来西亚Batang AI 50兆瓦漂浮光伏项目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院”)以EPC总承包模式实施的重点海外新能源工程。该项目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中部的Batang AI水电站水库,是该州首座大规模漂浮式光伏电站,也是马来西亚首个允许外资控股的大型光伏项目,彰显中马绿色合作新成果。

    2025年05期 No.20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电网设计

  • 山区输电线路上土下岩地层嵌岩桩设计优化

    李旭;狄继红;尹鹏;

    嵌岩桩是我国山区上土下岩地层输电线路中最为常用的基础形式。本文分别采用理论分析、实例计算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嵌岩桩竖向抗压抗拔及抗水平承载性能及其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嵌岩桩竖向抗压抗拔承载力设计较容易满足,其设计优化工作主要是合理确定嵌岩深度。当覆土层厚度浅时,上土下岩地层嵌岩桩水平承载性能按现行DL/T 5845—2021规范设计偏于安全,可根据基础荷载、覆土层厚度进行桩径优化设计,以实现荷载、覆土层厚度和桩径三者间最佳匹配。当覆土层厚度较大时,需对论证现行DL/T 5845—2021规范中嵌岩桩设计计算模型可行性,可采用m法对嵌岩桩水平承载性能进行设计,并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2025年05期 No.207 21-2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海拔地区特高压交流变电站低压并联电抗器选型研究

    高松;张国钦;曹尹;付宝良;靳卫俊;

    110 kV并联电抗器作为特高压交流站重要设备,承担改善轻载线路无功分布、降低线路有功损耗、提高送电效率的重任,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目前已投运110 kV并联电抗器均采用干式空心结构,但高海拔等特殊环境条件易使空心电抗器绝缘层老化加速、导线和绝缘层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开裂,从而引起外绝缘放电。本文通过对厂家制造能力和高海拔环境下特殊优化措施等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相关规程规范和实际落地应用需求,对110 kV干式、油浸式电抗器在高海拔地区的应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现阶段高海拔地区特高压交流变电站110 kV并联电抗器的选型建议。

    2025年05期 No.207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样本矩的四地螺塔脚板抗拔可靠度分析

    蒲凡;王成;刘进通;陈强;王涛;何松洋;

    四地螺塔脚板在架空输电线路角钢塔中应用广泛,准确评估其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构建一种基于样本矩的四地螺塔脚板抗拔可靠度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精细化的四地螺数值模型,分析其薄弱组件以及破坏模式;并基于屈服线理论给出四地螺塔脚板上拔破坏的极限状态方程,最后以典型工程为例,考虑材料以及荷载的随机性,结合样本矩和最大熵原理计算四地螺塔脚板抗拉可靠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算例中四地螺塔脚板抗拉可靠指标为4.220 9,能很好满足规范中一级目标可靠指标要求;同时底板厚度对四地螺塔脚板抗拉可靠指标影响显著,增大8 mm厚度后可靠指标可增加10.11%,上拔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底板厚度对可靠性的影响。

    2025年05期 No.207 34-4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架空输电线路冰灾铁塔损坏典型实例分析及改造建议

    刘许凡;杨力;杨锐;肖林海;盛广彦;徐明鸣;

    为减少输电线路冰灾铁塔损坏,结合2024年冰灾铁塔损坏典型实例,从现场实际铁塔破坏形态和在线故障监测装置数据入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实际覆冰荷载作用下的铁塔损坏情况,揭示冰灾铁塔损坏的实际过程,为类似输电线路铁塔抗冰改造提供建议。

    2025年05期 No.207 42-4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疗愈导向下的高海拔换流站建筑增压富氧设计

    肖曼雨;刘学诚;王艺杰;葛华;韩根伟;

    随着电网互联互通的需求,换流站向高海拔地区发展建设,换流站建筑增压富氧设计势在必行。针对高海拔地区换流站建筑,以疗愈导向为出发点,旨在通过富氧效果、可实施性、经济指标对比评估3种营造相对“低海拔”室内环境的措施:高压氧舱、弥散式供氧、增压建筑。通过对比分析结合现场试验的方法,验证设计方案在控制经济成本、降低人员高反影响、提高室内疗愈环境质量等各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采用弥散式供氧系统与增压建筑联合设置的梯度疗愈环境的综合评估效果为现阶段高海拔换流站建筑的最优选择,为高海拔地区换流站建筑增压富氧设计提供创造性的实践路径,对维护运维人员身心健康和确保换流站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5期 No.207 47-5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力发电

  • 基于HOG的水电站机组出口隔离开关三相分合闸状态识别

    崔凯;

    分闸和合闸状态下流经电路的电流水平并不相同,传统方法因无法及时响应电流水平的变化,导致识别结果延迟或不准确。因此,为有效识别开关状态,提出基于HOG的水电站机组出口隔离开关三相分合闸状态识别方法。针对HOG特征向量实施归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取样所得的隔离开关图像边缘节点,运算其梯度大小与方向,从而定义霍夫变换原则,实现基于HOG的水电站机组出口隔离开关图像边缘变换。利用识别阈值,判断水电站机组出口隔离开关的分合闸行为状态,完成识别算法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述方法可以根据流通电流数值的不同,准确识别出水电站机组出口隔离开关的合闸与分闸状态。

    2025年05期 No.207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水电站过电压保护计算分析研究

    陈丹燕;

    针对水运航道工程运行过程中防雷击过电压保护进行研究分析,为确保某水电站投产后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本研究采用ATP-EMTP计算程序,对工程的终端过电压防护区域,即升压站的电气设备在不同运行方式下雷电侵入波、绕击和反击雷电过电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给出工程避雷器合理配置方案、设备满足规范要求的绝缘水平、绝缘配合裕度成果。提出电站进线段典型杆塔计算模型,给出雷电反击、绕击不同杆塔时电气设备上最大过电压值。研究中采用的过电压仿真计算方法适用于国内外同等规模具有航运要求的水电工程。

    2025年05期 No.207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航运枢纽工程过水围堰三维水力学计算分析

    胡亚运;黄乐;刘刚;

    针对汉江某航运枢纽工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过水围堰充水和过水状态下的水动力学特征,根据计算得到的不同部位最大水流流速,对过水围堰消能防冲防护范围及防护强度提出建议。根据最终过水情况来看,消能防冲措施设置比较合理,满足工程需要。

    2025年05期 No.207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抽水蓄能电站与火力发电厂直流电源系统设计规程比较分析

    卢艳林;高燕;刘亚钦;

    2022年国内新增投产及核准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传统火电设计院逐步进入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领域。直流电源系统作为发电厂电站的重要关键电源系统,对电厂乃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水力发电厂直流电源设计规范》和《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直流系统的典型设置设计方案,重点介绍抽水蓄能电站与火力发电厂在直流电源的系统设置、直流负荷分类与统计、蓄电池选择、充电装置选择、其他直流设备选择等方面的异同。

    2025年05期 No.207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管理论坛

  • 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力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策略研究

    杨芳;

    企业内部控制正经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方向转变。本文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点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了电力设计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等策略,旨在帮助电力设计企业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内部控制理念持续创新,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2025年05期 No.207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设计引领在山地风电EPC总承包模式中的优势与应用

    王宇卫;陆歆;陈轩;朱坚强;魏奕;

    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不断发展,山地逐渐成为陆上风电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山地风电项目中,EPC总承包是最主要的建设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引领对项目带来的优势体现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以设计引领为出发点,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分析了设计引领在EPC总承包模式中的优势,并探讨了在山地风电EPC总承包项目全流程中,设计引领作用的发挥和实现,为业内提供相应参考。

    2025年05期 No.207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数字化

  • 面向输变电工程的区域第四系空间信息预测研究

    张俊;苏金龙;黄泽华;殷禹宇;郑冬冬;

    本文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为研究区,在收集DEM、地质图、遥感影像以及电网岩土勘察资料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提取了11个评价因子,建立基于极度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的第四系空间信息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整个区域,绘制研究区第四系土层厚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总样本预测正确率86.81%~96.13%,总体分类精度为91.15%,Kappa系数为0.88,模型整体的学习能力和预测能力较强,预测的准确度较高,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在第四系空间信息预测与提取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5期 No.207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网工程数字化勘察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朱姝;王彦兵;孙小虎;

    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基础建设领域三维数字化技术研发相对不足,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发展的BIM、GIS、GIM三大技术,以GIM成型最晚。电网工程勘察数字化标准建设可借鉴BIM和GIS应用遇到的问题、建立相关标准的背景和基本技术路线等。本文从BIM建立的IFC标准和GIS发展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入手,分析BIM相关标准对电网工程勘察数字化标准建设的影响和地质三维建模标准现状,针对电网工程勘察数字化的特点,分析电网工程勘察数字化标准建设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并对其中最基础的对象分类和数据格式标准建设方案进行探讨。

    2025年05期 No.207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