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生海;张建;景钦刚;
随着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变电站设计从传统的二维设计转变为三维设计,不仅需要传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还需要高清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本文结合实例对无人机低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高原地区升压站三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验证无人机低空航空摄影测量在变电站大比例尺地形图应用的可靠性。
2020年S2期 No.14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3 ] - 孙良育;李建国;
针对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采用移动激光扫描技术(车载式)对管廊隧道进行变形监测,提出移动激光扫描技术的作业流程和方法,编制软件对数据进行提取和收敛解算及精度评定,三维实景建模,采用激光点云数据建立隧道漫游视频,从而实现移动激光扫描技术在苏通GIL综合管廊变形监测中的成功应用。
2020年S2期 No.146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7 ] - 刘翔;郑勇峰;刘岭;
电力线的交叉跨越线高测量是架空线路测量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通常使用全站仪结合GNSS测定出交叉跨越电力线的空间位置,在测量环境复杂地区(如交叉点位于水域、山谷、树林和悬崖峭壁等)测量时具有距离远、不通视、测量所得点数量有限等特点。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提出一种根据外业实测导线点,拟合出导线的数学方程,以求得导线任意位置高程的方法。并通过外业的实测高程与推测出的高程对比,验证算法的效力。
2020年S2期 No.14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 宫煦利;王东甫;梅生强;
针对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电力巡检受巡视频率限制,不能及时发现输电线路缺陷隐患问题,建立对电力线不同工况进行模拟分析的算法模型并进行验证测量,实现对不同工况下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与预警,有效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实现电网巡检管理的数字化与规范化。
2020年S2期 No.146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1 ] - 白皓;宋志勇;朱宏波;
利用旋翼无人机、高精度测量相机、图传等设备的集成精确定位测量系统,采集测量图像数据,获取目标的空间三维信息,实现野外困难地区的高精度定位测量,提高野外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验证,本系统能够满足电力工程像控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2020年S2期 No.14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9 ] - 陈尚云;
通过观测GNS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距离,并根据已知的卫星瞬间坐标按空间后方交会的公式来确定用户接收机所对应点的三维坐标的GNSS定位原理进行分析,结合众多工程监测数据验证GNSS定位过程中误差源对成果的影响基本反映为系统误差(方向误差、比例误差和固定误差)和偶然误差。由于固定误差和偶然误差为微小项,两期成果之间可通过坐标转换的方式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变形监测自由网平差的已知系统分析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转换模型的选择、已知系统转换模型参数计算步骤和最终分析结论的输出等内容。并通过案例的多期监测数据,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结论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优越性。
2020年S2期 No.146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5 ] - 游振兴;封加会;温玉维;曾德培;
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技术,创建三维可视化房屋拆迁管理系统,实现对输电线路房屋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房屋分布图输出、拆迁房屋统计、房屋信息查询、三维模型网络发布和三维数据移交等功能,能有效提高外业勘测进度,提高房屋拆迁量的准确性,便利交接给属地公司推进拆迁进程,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拆迁矛盾。
2020年S2期 No.146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7 ] - 邓清军;许邦鑫;张从宝;张士武;
农村不动产测绘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有精度高、效率高和点云量大等特点,文章探究其工作原理、内外业工作流程,结合具体不动产测绘项目进行精度核查验算,为其在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对存在问题作出说明。
2020年S2期 No.146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6 ] - 马成梧;范汉文;曾群意;
在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在特定条件下达到三等变形监测精度要求,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2020年S2期 No.146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9 ] - 张焕杰;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辅分离后的电力勘测设计企业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市场形势,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电力工程测量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是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专业地位,保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笔者从电力工程测量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天空地水一体化"的测绘技术体系,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5G/6G、VR/AR技术,厘清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电力信息模型(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EIM)的关系,提出面向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测量设计一体化是核心竞争力的观点,给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
2020年S2期 No.146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 陶李;杨长江;易祎;程正逢;周勇;张健;
开展电力工程区域的变形监测是保证电力工程设施安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凭借全天时、全天候、空间连续、高精度和无接触等优点,在地表形变检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随着新型高时空分辨能力雷达卫星的不断发射升空,使得InSAR技术逐步走向实用化、工程化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InSAR地表形变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卫星现状,然后介绍InSAR技术应用于典型输变电工程的监测研究案例,最后对InSAR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形变监测方面应用提出了展望。
2020年S2期 No.146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4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5 ] - 凃道勇;黄进航;王骏;
本文通过对电力勘测制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立足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一套符合电力勘测行业特点的CAD/GIS集成技术方案,基于AutoCAD平台实现了该方案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2020年S2期 No.146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6 ] - 王振;庄宿军;
本文通过对免棱镜全站仪特性及烟囱倾斜测量要素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一种方便、快捷的烟囱倾斜测量方法,并推导出精度估算公式及影响精度的因素。依据规范及工程实例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20年S2期 No.146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3 ] - 吴绍华;赵健;杨洋;
针对输电线路存在交叉跨越和电力线点云缺失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输电线路点云空间分布特征的电力线提取算法。算法首先对单架次多档点云进行分挡,然后对单档点云进行粗分类、精分类,获取高精度电力线、交跨线点云,最后根据空间分布特征剔除交跨线,获取最终目标电力线点云。本文通过试验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准确率为91.2%。
2020年S2期 No.146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9 ] - 杨成坡;乔晓星;牛向波;
针对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立体测图和基于倾斜模型三维测图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基于正摄航拍影像的模型测图法,并对正摄航拍影像航向、旁向重叠度进行了试验分析。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路线可行,地形图精度满足相应规范精度要求,实用性较强。
2020年S2期 No.146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9 ] - 黄文钰;尚海兴;王明;柯生学;
本文利用倾斜摄影进行三维实景建模,建立三维GIS平台,在此基础上完成水电站道路智能选线的研究。试验证明,与传统的二维地形图辅助设计的作业模式相比较,基于三维实景平台的道路选线方法,空间信息的表达更直观全面,算法更智能与优化,精度更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项目生产成本。
2020年S2期 No.146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0 ] - 赵祥伟;刘正林;李欣;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测绘领域的不断发展,空间数据的获取手段随之变化,利用无人机外业航摄获取规划区域影像数据,采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影像建模以及模型精化,得到规划区域不同类型的空间高分影像数据,并以此数据为基础,运用WebGIS技术搭建电网规划平台,通过WebGL浏览器浏览规划区域的电网规划信息,实现基于地理信息共享的规划方案分析评价,辅助电网规划方案的不断优化,同时依据实景倾斜三维数据,对规划方案进行实景信息展示。以江苏省某电网规划项目为例,实现该电网规划平台的开发搭建工作,通过实际采集的高分影像数据验证方法流程的正确性,该平台可以达到多渠道、多层次数据共享与分析的目的,能够实现辅助电网规划方案的深层次优化功能。
2020年S2期 No.146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1 ] - 徐华秒;张军伟;
本文研究了变电站在规划阶段选址和可研阶段选址的不同业务需求,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分别建立了针对不同时期的变电站选址模型,基于基础地理信息、影像、自然保护区等各种专题图及电力规划基础信息等电力大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变电站的智能选址。通过对规划阶段选址的智能布点技术和可研阶段的智能选址技术的研究完成了变电站从规划阶段到可研站址选择的完整流程,将理论模型及算法与实际工程要求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选址的智能化水平。
2020年S2期 No.146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1 ] - 郭雁军;蔡毓剑;吉咸伟;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地下管线施工工艺的进步,城市区域的架空线路转入地下穿行,所以需掌握地下现状管线分布情况,以供规划、设计、施工使用。本文介绍了管线探测的作业流程,并根据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详细研究了各类探测手段的理论依据、探测方法及适用性。
2020年S2期 No.146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6 ] - 田其;
针对工程应用中的问题,通过AutoCAD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Visual LISP语言开发了"HBEDI"测量工具包,可以完成高程点提取、塔位地形图批量分幅、塔基断面点提取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0年S2期 No.146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6 ] - 朱亚洲;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针对目前电力行业测绘信息化发展的行业需求,在分析测绘专业信息化管理与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测绘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探讨了以测绘数据为核心,通过对测绘生产手段、生产流程、数据标准、成果管理等内容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网络技术实现测绘生产的现代化、测绘成果的专题化、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据提供的网络化、信息共享的集成化、服务流程的规范化、业务财务一体化、成果应用智慧化的电力测绘信息化发展模式。
2020年S2期 No.146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杨惠敏;张鑫;
小波变换在信号降噪方面应用广泛,灰色模型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针对实际工程中监测时间间隔的不均等,本文使用灰色模型中的非等间隔GM(1,1)建立预测模型,并与小波变换相结合,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这两种模型结合能较准确预测监测点的未来形变趋势。
2020年S2期 No.146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1 ] - 吴猛;
传统的基于相邻条带中央波束点的趋势面改正法对于平缓地形条件下的多波束系统性测深误差具有较好的改正效果,但不能适用于复杂地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区域的多波束系统性测深误差改正方法。首先阐释趋势面改正法的计算原理和局限性并研究基于特征区域进行系统性测深误差改正的理论基础;然后给出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特征区域的选取,误差特征值的提取,误差模型的拟合计算及误差模型的改正应用;最后,将该方法运用于多波束实测数据中,论证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适用性。
2020年S2期 No.146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8 ] - 张俊鹏;凃道勇;刘丰;
文章结合福建省海上风电前期规划修编项目,以MS SQL Server + 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为基础对海图空间数据库进行架构设计;研究在线和离线两种ArcGIS平台下同时满足IHO《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的海图数据可视化表达方式;并基于ArcGIS Runtime SDK 开发图库一体化平台,实现海图数据空间建库与制图的一体化。对提高海图数据的组织、管理、显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的方法路线对同行业海图数据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0年S2期 No.146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4 ] - 剧成宇;师艳;高首都;孙步阳;
针对现有航摄正射影像(document object model,DOM)电力线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直线段检测(line segment dector,LSD)算法进行电力线段提取,使用直线特征统计方法进行线段分组和剔除,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电力线拟合的电力线提取方法。多组数据的提取结果和实际测绘成果的比对表明,该算法能高效、精确提取电力线,对输电线路工程勘测设计和电力线巡检工作有较大意义。
2020年S2期 No.146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