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旭海;史尚冕;侍雪雷;常伟;顾群;张玉明;
±800 kV特高压换流站辅助控制楼主体结构高度较小,楼梯间突出屋面部分高度较大,地震作用下鞭梢效应明显。建立8种计算模型,对4种输入条件下模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辅助控制楼结构计算主要控制指标为层间位移角。地震烈度为6度、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45 s时,建议模型1,其性能指标可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地震烈度为7度、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45 s时,建议模型2、模型3和模型5,结构响应可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地震烈度为7度,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75 s及地震烈度为7度、加速度为0.15g、特征周期为0.45 s时,建议模型4和模型6,计算结果可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地震烈度为7度、加速度为0.15g、特征周期为0.75 s及地震烈度为8度、加速度为0.20g时,建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2020年10期 No.145 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宋佩珂;李越茂;
为提高图纸精细化设计程度,提升设计成品质量和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在新松±800 kV换流站二次系统设计中建立工程数据库,提高设计成品的标准化程度;开展电气原理图数字化设计,实现接线数据实时入库,利用入库信息自动生成对侧设备信息、端子排图和电缆清册,导出具有数据链接功能的PDF文件。基于ProjectWise(PW)平台,实现设计数据的内容管理和接口管理,开展数字化校审。
2020年10期 No.145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杨利伟;徐彬;
为正确评价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解决输电线路整体可靠度分析的困难,针对影响可靠指标的特征参数,发展了近似估算各杆塔可靠指标的显式模型,通过拟合提出了一般塔体可靠指标估算公式;基于显式模型的杆塔可靠指标分析结果,采用串联体系的可靠度分析方法,对整个线路的可靠度进行近似评估。以某±800kV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工程为例,所计算的体系可靠指标界限为:1.922 9≤β≤4.1385;在单元不完全相关时,估算整个线路的可靠指标为β=2.4895。
2020年10期 No.145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郭朝云;高晓静;索志刚;
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为总体要求,结合雄安电网高可靠性要求,通过分析目前智能控制柜环境控制方式的优缺点和二次设备的温控要求,创新提出雄安电网变电站智能控制柜环境适应性解决方案,提升二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2020年10期 No.145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黄常元;孙文昊;涂新斌;刘浩;张晓阳;谢俊;
针对盾构隧道环间接头的选型问题进行研究,基于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首先建立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明确环间内力的分布特征,进而以此为依托设计了接头螺栓选型试验,采用足尺试验的方式对环间接头的破坏形式及承载极限进行研究,最终给出适用于本工程的螺栓型号。本文所得结论:纵向荷载激励下,隧道环间存在环间轴力,水平弯矩My及竖向弯矩Mz;且环间轴力远大于环间弯矩,说明隧道在纵向荷载激励下以纵向受拉为主。接头的破坏始于管片开裂,此时螺栓极限应力为672.2 MPa,超过8.8级机械强度螺栓屈服强度(640 MPa),小于10.9级机械强度螺栓屈服强度(900 MPa)。因此,本工程中有必要采用10.9级机械强度的M40螺栓。
2020年10期 No.145 61-6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孙岗;李浩翥;张鹏飞;乐党救;俞正;张景锋;王卫华;王晓雨;赵逸蕊;
苏通GIL综合管廊穿越长江,是目前国内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的地下隧道工程,管廊中安装的GIL设备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GIL设备。由于长江中无法增设通风井,通风区段达到5468.5m,且GIL管道内充满SF_6绝缘气体,当发生事故时可能会泄漏,需要将气体排出管廊外。本文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事故状态下SF_6泄漏时的排除方案,通过模拟结果显示:由于SF_6气体比空气重,因此SF_6气体会下沉隧道底部,且在通风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底部流动;主通道SF_6排除建议采用主通道通风系统+SF_6专用排风系统的组合方式;主通道部分负荷时,SF_6专用排风系统的效果优于主通道满负荷时;仅通过主通道通风系统无法将SF_6气体从工作井底部带至室外地面,需在工作井底部增加SF_6排除风口,风口设于工作井底部。
2020年10期 No.145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