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锐;辜良雨;何松洋;刘翔云;汤欢;
结合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重冰区JC27201BW耐张塔试验结果,对导线挂点隔面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与空间桁架模型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得到更加准确的导线挂点隔面受力及变形状态。从受力看,隔面轮廓下平面构件承担大部分挂点荷载偏心弯矩,前后侧构件受局部应力影响较大,节点力并未有效传递到交叉斜材上,充分说明空间桁架模型不能真实反映挂点处隔面受力,而实体单元模型更符合实际。从变形看,隔面抗拔能力相比抗压能力更弱,需特别注意上拔荷载作用时的不均匀变形。隔面节点螺栓主要受剪切力,在上拔荷载下更容易失效破坏,同时考虑螺栓加工误差和滑移影响,应适当增加隔面内螺栓颗数以防止螺栓进入弹塑性阶段后快速失效可能导致隔面体系失效。
2020年07期 No.142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周亚龙;熊静;陈斌;周冰;
三维设计技术因其优越的多专业协同能力和空间可视性,已经在变电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结合三维设计技术特点提出一套户外配电装置三维设计优化流程,详细阐述户外配电装置优化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和三维校验半径的选取原则。以某沿海地区500 kV变电站工程为应用案例,介绍利用三维设计进行500 kV户外复合式组合开关设备(hybrid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HGIS)配电装置设备布置、间隔宽度、纵向尺寸和吊装模拟校验的优化过程,优化方案较原有方案节约占地近30%,充分体现三维设计在变电工程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0年07期 No.142 22-2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唐凯;许书宸;刘宇彬;
设计中江西省井冈山水电厂—澄江220 kV线路需跨越赣江,跨越档距较大。根据国内已有大跨越工程导线使用经验,结合本工程大档距跨越的特点,先确定了导线材料及其截面型。选取数种导线方案,在电气性能、机械特性方面比较,得出JLHA1/EST-300/60特强钢芯铝合金绞线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JLHA1/EST-300/60导线从材料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了一种JLHA1X/UST-300/60超高强钢芯铝合金型线绞线。优化后的导线方案使跨越塔高度大为降低,能直接减少工程投资,降低施工难度。超高强钢芯高强铝合金型线绞线在大档距跨越工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也为今后大跨越工程的导线选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2020年07期 No.142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任渊源;易雯岚;潜纪儒;於震跃;
巴基斯坦赫维利1 230 MW燃气联合循环电站为全球第一套投入商业运行的9HA燃机"二拖一"联合循环电站。以赫维利项目9HA联合循环发电机为例,深入研究了发电机漏氢监测系统,并对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漏氢监测进行了优化,创新设计了漏氢监测装置,有效监测氢冷发电机氢气泄漏,能够及时在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报警,进而停机检查并修复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了机组安全、高效运行。对国内外配置氢冷型发电机的燃气、燃煤发电机组漏氢监测设计均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2020年07期 No.142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施承斌;李新成;
研究电厂凝汽器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冷能的利用问题,提出凝汽器改造方案,并通过模拟验证改造方案的可行性。首先对凝汽器利用LNG冷能的方案进行推导计算,表明了将LNG冷却后的凝结水喷淋至凝汽器中的冷能利用方案效率最优。其次对喷水量进行计算,并提出了电厂凝汽器的模型计算流程,再以某电厂凝汽器为例提出具体的凝汽器改造方案。最后使用热工水力软件对凝汽器建模,并将计算结果与凝汽器设计参数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2020年07期 No.142 39-4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郑立国;韩泓池;
空冷机组给水系统设置液偶调速电动给水泵,机组常年低负荷运行时,液偶调速效率下降较大,机组运行的经济性较差。为降低机组实际运行时的能耗,对电动给水泵实行行星齿轮与变频调速改造方案分析,得出行星齿轮方案优于变频调速方案。
2020年07期 No.14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朱艳梅;李士超;
文章结合河南某热电联产热负荷变化大、引起循环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分析循环水泵采用2台变频+2台工频,4台双速泵,4台变频泵三种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性。研究得出变频泵最低变频频率,变频泵与工频泵并联匹配问题。对比三种方案的调节方式的流量调节宽度、流量调节的连续性以及运行管理不同特点,比较三种方案的初始投资差别,结合已投产的双速泵及变频泵电厂的运行经验,根据不同的要求推荐合适的循环水泵配置方案,以达到热负荷的变化及节能的目的。
2020年07期 No.142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陈锡祥;叶柏金;马庆雷;刘骐炜;
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地基沉降、差异沉降要求较高。托板桩法能较充分地利用桩体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及差异沉降,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本文通过现场试验,得到了地基土超孔压、沉降、差异沉降、土压力、桩体荷载分担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托板桩法处理变电站极软地基的工作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填高增加,桩顶与桩间土差异沉降增大,产生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桩体荷载分担比和地基土超孔压增大;填筑完成后超孔压消散,地基土逐渐固结,桩间土与桩顶差异沉降增大后趋于稳定,桩体荷载分担比逐渐稳定在70%~80%。
2020年07期 No.142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甄龙;徐辉;王岚;欧阳亚;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测量技术已成为电力工程测量中不可或缺的作业手段,但由于国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局限性,在测量应用中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尤其在电力工程测量中树木严重遮挡的复杂工况下,获得固定解十分困难,大大影响野外工作效率和勘测进度。本文以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为参照,分别与全球其他导航定位系统获得固定解的精度和时间进行比较,研究如何利用基于北斗多星座联合定位方法提升电力工程GNSS定位作业效率,并进行实例论证。
2020年07期 No.14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