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世新;杨涛;
火力发电厂湿法脱硫后均采用"湿烟囱"排放方案,产生的"石膏雨"现象带来严重的环境影响和危害,本文对湿烟囱烟气携带液滴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减少石膏雨的产生。
2014年04期 No.80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敏;李清;
全厂DCS一体化及物理分散布置控制模式,在国内电厂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体化DCS物理分散布置对优化主厂房布置、节约投资有着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某化工园区化水车间控制系统介绍,讨论了一体化DCS及物理分散布置方式在电厂化水车间的应用,供国内大型化水系统控制参考。
2014年04期 No.80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范增社;屠珊;杜洋;唐玉麟;杜海滨;
面对日益严格的节能和环保要求,在冬季采暖期,高温高压机组高背压工况运行向外供热方式的应用愈来愈多。本文采用回热系统热平衡法和近似热力计算法,以50MW机组高背压供热为例分别计算了额定工况和变工况下背压与给水量、排汽量以及热耗率和煤耗率的变化规律,当背压0.032MPa时,可以满足建筑面积182万m2的采暖用热,经济性分析表明可在一年半收回成本,环保性分析表明在一个采暖期内与供暖小锅炉相比减少标煤耗30877t,可极大地减少CO2、SO2、烟尘和灰渣的排放量。
2014年04期 No.8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雅媛;许万军;韩永兴;张沅;
本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三维设计平台目前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陕西省电力设计院开展智能变电站三维全专业研发背景、设计内容以及应用成果。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站二维设计模式,智能变电站三维设计能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提高变电站设计自动化程度,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工程方案优化和全寿命周期智能电网建设。
2014年04期 No.80 8-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星;张芸;
文章研究了智能变电站设计中节能措施方案。分别从主变压器、站用变等设备选择和照明系统,土建、水工、采暖和导体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方案,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4年04期 No.8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任孝岐;杨扬;吴瑜珲;
本文介绍了智能照明系统的主要特点、主要功能及使用后可达到的效果。实现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化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提高照明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水平,减少照明系统的维护成本;二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照明系统的运营成本。2009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目标,在变电站采用智能照明系统符合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要求。
2014年04期 No.8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雷小舟;刘阳;温灵长;
分析了适用于1000kV/500kV同塔混压四回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计算了所有相序排列方式下的工频电场、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水平,对比结果获得6种最优相序和6种最差相序,并讨论了最优相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最优相序布置导线可以明显改善电磁环境,且随着导线空间布置的变化,最优相序始终不变并保持在电磁环境方面的优越性。
2014年04期 No.80 17-1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雷宏;郭品侠;刘芮杉;翟羽羽;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通过光纤将传感信号从高压侧引到低压侧,光纤需要包埋在绝缘子中。本文通过对各种材料绝缘子包埋光纤技术的探讨,提出陶瓷绝缘子光纤包埋技术需要引起行业的重视,以及实现该技术的必要性。
2014年04期 No.8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武萍;王胜利;郭阳;李佳佳;
随着我国建设的大规模进行,现有耕地面积持续减少,选择经济适用的挡土墙类型是变电站工程的重大课题。针对此现状,由传统重力式挡土墙谈起,引入新型的生态式土工格栅挡土墙,结合实际工程,从技术特点、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不同类型的挡土墙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造价控制要点。提出加快推广生态式土工格栅挡土墙的建议和意见,对实现电力建设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14年04期 No.8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丰;王胜利;董淑卿;杨西娜;
本文提出了以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损伤指数双向控制的地震倒塌准则,选取已有的地震动记录,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揭示了楼层高度、结构高宽比、框架柱轴压比及楼板约束强度等诸主要影响因素对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易损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对其抗地震倒塌能力进行了定量化的评价。本文的研究为评估RC框架结构体系的抗地震倒塌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工程意义。
2014年04期 No.8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锋;古广林;高森;朱多林;
本文用层叠电池构建电池模块,利用串联增压、并联增流的原理将模块组合成电源来取代过去给高密度电法仪供电的1#电池电源,达到从体积和重量上轻便化的目的。通过对比试验分析,该新电源可以达到与老电源相同的测试效果,但在体积和重量上得到明显降低,减轻了山区线路勘察中高密度电法电源笨重的问题,并节约了劳务成本。
2014年04期 No.8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明放;王丹;杜义福;
本文介绍了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基于此,阐述了我院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方案。最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坚持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向一流的工程公司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年04期 No.80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颖黎;吴建华;
本文主要从内部审核的作用、审核员培养、审核的策划、实施、后续活动等方面,就如何搞好设计企业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进行研究和探索,旨在保持企业管理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的同时,促进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2014年04期 No.80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品侠;屈克;
文章主要结合陕西省电力设计院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介绍了科技管理取得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差距,针对问题,提出了若干个有效建议。
2014年04期 No.8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雪蓉;姚永利;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规范,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增大,实施经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要求越来越高,内部审计业务越来越多,审计范围越来越大,原有的审计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陕西院自2011年开始推行审计通报例会制度,实施完善后的审计闭环管理系统。本文对陕西院推行审计通报例会制度的实施背景、内涵、做法和效果做了详细的阐述。
2014年04期 No.8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