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kV特高压换流站辅助控制楼结构设计研究Structural Design of Auxiliary Control Building of ±800kV UHV Converter Station
郎旭海;史尚冕;侍雪雷;常伟;顾群;张玉明;
摘要(Abstract):
±800 kV特高压换流站辅助控制楼主体结构高度较小,楼梯间突出屋面部分高度较大,地震作用下鞭梢效应明显。建立8种计算模型,对4种输入条件下模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辅助控制楼结构计算主要控制指标为层间位移角。地震烈度为6度、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45 s时,建议模型1,其性能指标可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地震烈度为7度、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45 s时,建议模型2、模型3和模型5,结构响应可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地震烈度为7度,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75 s及地震烈度为7度、加速度为0.15g、特征周期为0.45 s时,建议模型4和模型6,计算结果可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地震烈度为7度、加速度为0.15g、特征周期为0.75 s及地震烈度为8度、加速度为0.20g时,建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关键词(KeyWords): 辅助控制楼;地震烈度;层间位移角;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郎旭海;史尚冕;侍雪雷;常伟;顾群;张玉明;
Email:
DOI: 10.13500/j.dlkcsj.issn1671-9913.2020.10.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顾群,张咪,张玉明,等.±800kV换流站高端阀厅钢-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中国电力,2016,49(8):36-40.
- [2]张玉明,应捷,常伟,等.哈密南±800kV换流站换流区域建构筑物结构设计[J].中国电力,2014,47(10):7-14.
-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5]陈传新,王静,朱功辉,等.±800kV换流站阀厅和主控楼结构选型[J].南方电网技术,2009,3(05):10-14.
- [6]刘宗辉,朱海华,张劲松.特高压换流站高端阀厅结构设计[J].电力建设,2008(11):24-27.
- [7]常伟,童帆,张玉明,等.±800 kV特高压换流站防风沙措施设计[J].中国电力,2015,48(11):76-81.
- [8]常伟,顾群,王宁壁,等.电缆夹层在±800kV特高压换流站控制楼的应用[J].吉林电力,2018,46(03):34-37.
- [9]国家电网公司.±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标准化设计文件之(五):换流站主建筑物标准化设计指导书[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5.
- [10]国振喜.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800kV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GB/T50789—201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 [13]张咪,常伟,胡丰.±400kV格尔木换流站控制楼结构设计[J].青海电力,2015,34(03):40-43.